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位置: 新闻动态
我校严帅老师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发布时间:2015-04-21     浏览次数:

近日,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下,由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顺利落下帷幕。我校专职辅导员、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书记严帅老师荣获提名奖。 

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4年12月启动,以宣传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展示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优秀成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为目的。此次活动得到了各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全国共有684名高校辅导员参加评选,最终11名教师获年度人物荣誉,39名教师荣获提名奖。获奖教师均为长期在高校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广受师生好评。
 

 

科学培育“梦之队”,争做创新“筑梦人”
                                                           ——北京师范大学专职辅导员严帅老师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介
      严帅,男,汉族,1983年8月生,江西奉新人,2001-2008年在北京大学就读,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辅导员工作,2012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二、工作情况
      入职六年多,他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职员工、研究生、本科生、辅导员队伍等思想政治教育多个部门的工作,他结合高校综合改革背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逐渐形成了院系一线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理念、思路和品牌;他恪尽职守,六年多手机从未关机,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师生需求,为各类受困受灾同学募集落实帮扶资金十余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辅导员的正能量;他主动搭台,塑造培育专业教师、系友学长、朋辈群体和辅导员班主任四支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引、带、促四种不同的育人角色,助力学生多元发展;他乐观积极,是师生眼中的开心果,他敬业乐群,是同事信赖的好伙伴。
      第一,规范和创新院系一线德育工作的“探路者”。
     他坚持将院系一线工作与国家和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导向相结合,与高等教育和北京师范大学综合改革的目标定位相结合,积极作为,注重培育,彰显特色,务求实效。
      “思政工作科学化”:他梳理制定了学院全年工作时间表,整理出两个类别、九个模块、全年共计103项明确的工作,党团班、学研两会、社团和学工团队等七支队伍在103项工作中有明确定位,有目标计划,有协同合作,也有成果总结。他注重培育,突出重点,厚积薄发,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近年来,地遥学院新涌现出全国挑战杯获奖团队、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团队、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球特等奖团队成员、校十佳大学生等一批优秀团队和个人。
      “品牌工作精细化”:他注重打造学院学生活动品牌,塑造地遥一家人的荣誉感。他践行“文明其精神,健康其体魄”的价值取向,到学院工作后减掉了三分之一的体重。他倡导同学个人在集体中发展,集体因个人而优秀,确保了学院连年在校运动会夺冠,学生足篮排三大球多次夺冠。赛场上“地遥地遥,地动山摇”,“天若有情天亦老,挡我地遥全放倒”,“高瞻远瞩遥感者,博大精深地理人”等经典口号,也成为全院696名同学共同认可和守护的荣誉。
      “创新工作项目化”:他主动搭台,联合学校部门,引进校友、关联企业、社会公益等外部资源,先后成立了用于学生发展的10项基金,全部在学校签署协议登记备案。地遥学院的学生,学习优秀有奖学,科研竞赛有奖励,大型活动有赞助,学生困难有帮扶,海外实践有专项。基金的设立解决了同学们成长发展中的资源困境,凝聚了校园和社会合力。
      “实效工作制度化”:他在学院完善推行了专业教师带班的制度,班主任要做到四个必须:带领新生参加军训;全程参加学生连续三个暑期近两个月的野外实习;参加学生所有专业课监考;第一时间赶到学生突发状况现场。专业教师带班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学生发展找老师,老师成长有团队,同时满足了师生双方需求,地遥学院的班集体连年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和校级优良学风班、文明班集体、标兵团支部等称号,班主任也连年获得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和校十佳辅导员等荣誉。
      “个人发展专业化”:担任专职辅导员期间,他既承担一线业务,做“实干家”,也坚持学术研究,做“笔杆子”,他先后主持或参与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课题12项,一直坚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发表工作论文20余篇,提交的多项总结报告,被上级采纳、编发或刊载,其中“共训育人三十载 党旗领航育英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共训班三十年工作总结”获评教育部高校校园文件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评工作”一文形成教育部工作简报。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他深刻把握大学生关注国家走向,关注社会现实,关注自己有所作为的青春热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善于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阵地,积极弘扬校园正能量。
      他鼓励学生团体和个人调研国情社情、组织红色1+1支部共建、推广公益环保、鼓励志愿服务,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他组织主题党团日、开展我的价值观演讲,举办社会热点讨论,在交流和对话中深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他指导同学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给同学创造把自己摆进去的舞台,如学生返乡调研后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学风大讨论明确大学生以学业为本,师范生参加好老师主题征文倡导敬业乐群,学术规范讲座引导大家学术道德和为人诚信,心理健康情景剧演绎和谐共生的校园人际关系等等。
      得益于在知名IT企业的实习经历,他很早就意识到网络阵地的重要性,熟练应用各种网上交流和分享平台,他的QQ、飞信、微博和微信上关注了大量的学生,只要见到大家发出的点滴付出、收获,他会第一时间点赞;同学们发布不开心的事情,他会送上温馨的关切或是私信询问是不是需要帮助;要是看到同学对时事热点的评议,他会和同学们交流上几句,了解大家的想法;遇到对同学有帮助的帖子,他会第一时间转给同学;他还从网上找到已经毕业的校友,邀请回来和同学交流。同学们已经习惯了和他在现实和网络中无缝对接,轻松对话。
      他带领学院团队创建了“大地微声”微信平台,策划报道了50多位院内同学的故事,这些故事不只宣传各种大牛,更聚焦同学中平凡的坚持、朴素的理想、无私的奉献、和谐的宿舍、甚至也包括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情侣。他认为,大学生的优秀不仅仅是金字塔尖象牙塔里少数人的故事,而是每位同学踏踏实实书写的多样青春。每天深夜更新的微信,贴近学生生活,延伸了思政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成为大家入睡前的最后一课。
      他还在微信平台策划新闻专题,积极传播正能量。比如习总书记视察北师大当天,他立即在微信上推出了“新闻联播中的地遥学院”图文报道,解读新闻联播中学院师生的十余个画面,报道一经推出,就被全院师生校友浏览转载千余次,大家主动向亲朋好友宣传学校和学院,师大人的自豪感和地遥人的集体感油然而生。2015年年初,学院李小文院士不幸辞世,他与团队随即推出了连续五天十余篇报道,联合学校校报推出了纪念专刊,回忆了院士与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上万人阅读了这些系列报道。面对媒体和公众渴望了解的需要,他还组织院士的十余名学生,联合学校宣传部成立微信特别工作组,积极主动与20余家社会媒体对接采访报道,传递院士严谨的治学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第三,关心和助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筑梦人”
      他仔细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大学生成长发展为核心,提出“重牵引、厚基础、强实践”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凝聚一切愿意参与育人的合力,开展了三个模块共十五项具体工作:
首先建立五个工作平台加强学业引导:“京师地理讲坛”描绘学科前沿,学院领导讲学院历史谈大学规划,“系友讲坛”分享学长经验,“师生对话沙龙”聚焦人才培养热点,“地理文化节”体现专业学以致用。学业引导平台连接了学业要求和社会需求,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导向,凸显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梦之队”的一员。
      第二,实施五项学业辅导巩固专业基础,包括低年级同学参加高年级奖学金答辩会,候选人提交学习经验给所有同学,获奖同学参加1+1帮扶结对,优秀学长举办课程科研生活规划等专场辅导,学长参与课堂巡视等等;五项措施强调大学生的学习本位,以朋辈间的良性竞争和互助成长代替说教式的鞭策,严谨务实的学风薪火相传。
      第三,建设五类社会实践阵地,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一是倡导向上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学生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分享国粹精华;学生自发成立“敬梓社”服务老党员老教师;同学们还开展自然环境、城乡发展、遥感技术应用、教师教育等专业调研为地方发展支招。二是倡导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鼓励同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术科研竞赛的机会,推荐的队伍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全美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三个专业方向青年辩论赛等大型比赛中一个不落都获得了荣誉。三是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境内外20余所高校研究生、全院30多名专业教师、核心期刊出版社共同参与,形成了协同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四是倡导在国际化视野中培养一流大学生,促成了学生赴香港高校开展的地理学专业训练营,坚持学生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术训练营,进一步提升带动辐射效果。五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汇聚了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组成园丁俱乐部,给他们找合适的讲台,实战训练,大学生面对中学生,一下就有了教师的范儿,理论知识立马活学活用。
      他深感幸运,能够得学生而教之,教与学共成长。作为一名辅导员,他传递理想,也坚定自己的信念;他教学生树立高尚品德,也谨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他敦促学生扎实学习,也不断拓宽自己学识的那一潭水;他倡导仁爱之心,也将尊重、理解、包容作为基本的职业操守。他将一如既往,以培育民族复兴的“梦之队”为己任,做好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筑梦人”。

      三、获奖情况
2014:北京市优秀辅导员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3: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201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特等奖
2010: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
2009: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优秀工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基地

2015年4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