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学校举办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会议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专家、学校教学督导专家以及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同志到场指导,全体“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参加会议。
课程教师代表结合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分别进行说课展示。大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重要形势和政策热点,详细解读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丰富的案例,将时事政治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课程教学内容。
.
.
指导专家分别对各组的说课内容依次进行了点评。专家们首先肯定了各小组教学准备充足,课程内容丰富,剖析视角独到,政策梳理清晰,并就如何强化问题导向,调整授课节奏和深度,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聚焦思政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进行专门指导。她强调,“形势与政策”课要紧跟社会形势发展要求和青年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她建议大家深入钻研、精心准备,围绕“做研究、抓重点、讲故事”,强化课程设计,突出核心要点,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同志着眼辅导员队伍如何讲好思政课进行总结指导。他强调,辅导员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教学要点,明确经济社会形势与国家宏观政策的着眼点,把握国际比较和历史沿革的切入点,突出讲好中国故事和制度优势的落脚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思想自觉性。他建议大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处理好选题与结构、理论与案例、目的与方法之间的关系,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详实、可感可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会后,授课教师们一致表示,此次集体备课会通过轮流说课和专家点拨,既拓宽了教学视野,又解决了备课过程中的共性难题,为自身站好讲台注入了新动能。本学期,教研室将有机融合理论阐释和回应关切,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政治站位和育人本领,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鲜活生动的课堂叙事,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