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
课程管理
我校举办2019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2019-03-12     浏览次数:

 

3月12日上午,我校“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在教二117举行。本次备课会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熊晓琳教授和教学督导专家王瑞华老师到场指导。共有30余名“形势与政策”课主讲教师参加本次备课会。

按照2019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思政组、经济组、国际组、民生组、文化组的5位教师代表分别根据教学要点进行说课展示。

 

思政组的马丽亚老师以“全面认识新时代历史征程”为主题,说明本组教学目标并从知识、态度、技能三方面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四个模块展开说课,对“新时代”进行了全面阐释。

 

 

经济组的主题是“区域协调发展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韩丽丽老师将通过小组讨论“我的家乡”分享家乡发展变化和问题,对我国四大区域发展取得的新成效进行介绍,由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了解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略,最终落脚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塑造。同时,韩丽丽还提出了关于对“形势与政策”课经济模块课程的思考,认为要做到通识性、专业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性相结合,通过不同形式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提升学生参与度。

 

 

国际组围绕“一带一路:从总体布局到走深走实”进行说课。李希涓老师以2017年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引,强调“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变成世界共识。由此展开“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古丝绸之路的区别、中国参与全国治理的角色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外背景、主要成果以及走深走实的方向和重点七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设置。

 

 

熊晓琳老师和王瑞华老师进行首轮点评。两位老师称赞三组的课程课件层次清楚、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王瑞华对三个专题分别作了针对性的点评指出,她强调要突出课程内容重点,能够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熊晓琳同样指出备课组课程内容过于宏大的问题,建议授课教师一方面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另一方面也要紧密关联学生。

 

 

随后,民生组以“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和大学生时代使命”为主题,史佳鑫老师回顾上一学期的课程安排,并通过调查对学情反馈进行分析,希望进一步围绕乡村振兴话题开展教学,在课程中设置展示、辩论等环节,促使学生以创新创业思维来认识乡村振兴。

 

 

文化组马琼老师就“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主题展开说课。她梳理高等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并通过数据展示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取得的诸多成就,计划请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解高等教育改革五个方面的不同举措。

说课环节结束后,王瑞华老师和熊晓琳老师又依次对两个小组的教学思路作出点评。王瑞华提出文化组课程内容具有重合特点,提出调整建议。熊晓琳建议民生组改进讨论课的设计思路和内容。

 

 

通过本次“形势与政策”备课会,与会教师统一认识、收获良多,表示将以扎实的教学研究和精心的备课,形成清晰的授课思路和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发挥“形势与政策”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