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
关注学生需求,提供资源支撑——牛津大学学生发展与就业支持服务体系探索
发布时间:2019-06-03     浏览次数:

 

  当地时间5月29-30日,我校辅导员牛津大学学术交流团继续在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院、伍斯特学院进行最后两天的学习交流。牛津的绵绵细雨带来了一丝凉意,但交流团成员们的学习热情依旧火热。由于交流活动接近尾声,成员们也更加珍惜为数不多的学习时光。

 

 

5月29日上午的第一场讲座由来自英国伯德利安图书馆接待管理办公室负责人Athena Demetrios女士介绍伯德利安图书馆概况。伯德利安图书馆是欧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有28个连锁机构,图书馆的宗旨在于通过提供世界领先的图书馆服务来支持牛津大学发展,他们的目标还在于服务社会利益,维护牛津独特的藏品。接着Athena Demetrios女士具体介绍了图书馆的网站资源、读者卡的申请方式和不同权限。介绍完毕,交流团成员就伯德利安图书馆读者构成、图书馆组织架构、图书馆与牛津大学的关系进行了提问。

 

 

 

 

上午第二部分邀请到四名在牛津大学学习的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同学与交流团成员进行交流,畅谈他们在牛津的学习生活情况。这四名同学分别是医学专业的Ben和Jess、历史专业同学Wadham以及法律专业的Rihanna。交流团成员们围绕专业选择、选课情况、交友择业、课余生活、心理压力、师生关系、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等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和个人情况分享了在牛津的学习感受、兴趣爱好、价值观、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等。同时,交流团成员们也从学生视角了解了牛津大学的学生服务和资助等方面的工作组织架构的异同。

 

 

 

 

5月29日下午,牛津大学Nina Kruglikova博士介绍了牛津大学的校友支持系统。据介绍,牛津的校友群规模是28.3万,遍布全世界90多国家,其中一半在英国内,即使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家仍然希望能够定期聚会。学校非常重视校友,因为校友代表了牛津形象、也影响着牛津的未来,有成就的校友会为学校推荐优秀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学校通过时常发布牛津大学的研究成果、提供图书馆资源和JSTOR的免费版权、定期组织校友活动、建立校友社交平台等加强与校友的联络。牛津校友办公室希望与校友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希望校友能够反哺母校。每年各学院都会通过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与校友电话联系的方式,向校友征募捐款。此外,学校也会为校友提供终身的职业发展支持服务,例如职业指导、举办职业工作坊、提供实习机会、建立职业社交网络等。最后,Nina Kruglikova博士分享了一些为校友设计的刊物、宣传资料,交流团成员在阅览后进行了提问和交流。

 

 


  随后,交流团成员参观了牛津大学的就业发展中心,中心的主任Jonathan Black先生详细介绍了牛津大学的就业服务。牛津大学就业中心目前有40名工作人员,其中31个全职,有12个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咨询师。牛津的职业发展服务非常全面,包括与牛津学生会合办的职业指导手册,1对1职业咨询,每年200个雇主来校举办招聘会,为博士后提供产学研结合平台,开展职业体验机会活动等。此外,对身体残疾的学生、家境贫寒的学生,中心都会给予充分支持。对于职业咨询,中心会通过Litmus(领英)来收集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数据,包括找工作的状态、感兴趣的工作、语言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等,中心通过这些数据,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咨询,对学生的发展项目、生涯规划、实习实践等进行指导。交流团成员围绕就业率、实习选择等进行了提问和交流。

 


  5月30日上午,Antonina Santalova博士围绕“教育效能感”以及“就业技能”两个主题进行分享。在“教育效能感”讲座中,她提到教育是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信仰和习惯的过程,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播。教育的系统包括投入、质量、过程、产出四个环节,教育影响因素金字塔从下至上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最后,Antonina博士对PISA(国际学生评估系统)进行了介绍,并与交流团成员一起探讨了评估结果与各国教育有效性之间的关系。随后,在“就业技能”讲座中,Antonina博士带领成员们来到户外,通过站队的形式一起探讨了家庭夫妻分工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之后介绍了就业技能的定义以及其组成部分,包括资源、部署、个人表现、个人/额外因素等。交流团成员也了解了研究生工作能力模型,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理解和技能、通用技能(迁移技能、软实力)、想象力/创造力、适应力、学习意愿、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性、口头表达能力、注意力、计划性、情商等多个因素。

  5月30日下午,来自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的Kathryn Eccles博士带来了“数字世界中文化遗产和高等教育的融合”主题讲座。Kathryn博士首先介绍了数字人文学的概念,即用科技的手段向公众发布并传播人文学科的成果。接下来她介绍了《文化科技白皮书》,该书阐述了文化对教育、科技的促进作用。通过讲座了解到,数字人文学家需要利用科技手段,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来进行研究,所以这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科学技术。牛津大学建立起了一套数字诗集数据库,希望能够融合一战时期普通公民家庭的故事,该项目吸引了大量英国民众的参与,并扩展到整个欧洲,建立了欧洲一战记忆网站。
  本次辅导员牛津大学学术交流活动即将结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交流团的成员们将结合两周的学习内容以及个人心得体会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带着我们的思考探讨中英大学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的异同,助力我校辅导员育人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和研修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